当前位置:首页 > 国际 > 正文

学习时报头版:把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

  • 国际
  • 2025-07-21 09:38:02
  • 30

时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明确了以建设创新、宜居、美丽、韧性、文明、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,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,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,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。其中,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,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、推进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、指明了工作方向。

学习时报头版:把城市安全韧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

基础设施是城市的“筋骨”,是城市安全和韧性的“底座”,事关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行。只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韧性,才能实现城市安全和韧性。我国市政设施质量持续提升,但一批建成时间早、执行标准低的设施长期高负荷运行,不少城市基础设施安全隐患不断积累。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,对城市燃气、供水、排水、热力、桥梁、隧道、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进行实时监测、评估,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,评估其脆弱性、风险性,有针对性地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韧性、安全性。加强统筹协调,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,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,畅通城市运行和城市安全的“毛细血管”,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需要、居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。

城市建筑和房屋是城市的基础部件,是城市居民安居的物理载体。只有确保城市建筑安全韧性、房屋安全韧性,才能更好地确保城市居民工作安全、生活安全,实现居民安居乐业。近年来,一些地方倾向于建设摩天大楼、打造城市地标性建筑,忽视了超高层建筑在火灾风险、运营成本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。在保障城市建筑安全方面,会议明确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,有利于更好地在城市建筑领域进一步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念,推进城市理性发展、安全发展。同时,伴随着老旧房屋“老化加速”,一些老旧房屋结构存在“先天不足”,加之违法违规拆改行为,房屋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近年来开始显现,引发社会高度关注。在保障城市房屋安全方面,会议要求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。要加强房屋安全风险评估排查,整治违规拆改行为,健全各类治理机制,推进城市有机更新。

公共安全是面对公共突发事件,城市有效处置风险、确保安全的核心内容,是城市治理的基本职责。当前,城市发生的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日益增多,城市公共安全面临自然灾害突发事件、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等影响更显脆弱。目前,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9.4亿人,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突破100个。随着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口在城市集中,城市一旦遭遇公共突发事件,其遭受的损失、形成的社会影响会更为严重。坚持未雨绸缪、防患于未然的防治理念,推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,注重治理投入,从源头上防治公共安全风险。一方面,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,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。通过防洪与内涝协同联动、防洪内涝工程一体化建设,提高防洪内涝治理效能、降低防洪内涝治理成本,系统性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抗逆力。另一方面,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,切实维护城市公共安全。面对在城市发生的极端报复社会案件、无差别暴力事件、公共场所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风险,要推进司法防控、社会心理防控、技术防控等整体防控,强化统筹协调,实现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风险预防在先、发现在早、处置在小,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。

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。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是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。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,要注重治理投入,切实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、城市建筑和房屋安全、城市公共安全,以高水平安全、高效能治理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、城市居民高品质生活,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。

有话要说...